进入2018,快消品涨声一片。各大食品巨头价格纷纷上涨。涨价幅度在20个点左右。自媒体们一片欢呼,就像终于逮到皮几万和XXX一起做头发一样,瞬间带上了娱记的节奏,搞的业内一些中小品牌貌似得到了**大赦,觉得机会终于来了,离起飞只差一把东风一样。让小编实在看不懂,大品牌涨价了,对自己品牌是不是利好,难道心里没点数吗?
自嗨的快消
身为一名快消人,对于产品涨价,我自然是表示欢迎的。大企业的涨价,让小企业的生活空间更大一些,产品涨价是对现在居民消费水平上升的尊重。
然而在各自媒体的宣传下,我看到的是一片自嗨的**——我是不相信会有百姓喜迎油价上涨的,可在我们的自媒体圈里,我看到好象是全国人民喜迎快消品价格上涨。大有一种“终于等到你涨价”的感觉。
这几年快消圈里的自嗨套路在涨价这出戏中,集中爆发。看一下快消圈这几年的自嗨手段,我们是怎么自己欺骗自己的。“这创意好,这设计好,只要上市,一定大卖”“这理念先进,一定能**时代”,用现在互联网的话说“操作一顿猛如虎,一看战绩零比五”。
这两年快消品卖不好,动销不好,被消费者嫌弃了。你涨价就能扭转自己的局面了?你说因为生产成本上升了,所以倒*着涨价。是的,原材料是有上幅。但是人员成本下降了多少。现在有几个企业不裁员。多少企业的员工比例下降25%以上;哪个快消人员说自己现在的工资比两年前工资高?你的企业有多久没给员工涨工资了?人少了,工资低了。原材料涨个5%顶天了。
这是巨头们的又一个策略。往每年行业15%的下滑速度,涨个20%的价格,2018年的数据还是能看的。
但能不能看看自己现在的优势和劣势。消费者需要的是消费升级,不是产品涨价。涨价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好嘛?
这次的涨价,再一次看到了快消品的堕落。要知道当年快消老大要涨价,都要被国家物价局约谈的。你为什么要涨价,是不是想制造消费恐慌,你是不是涉嫌到垄断,各企业的老板们像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要检讨。
而如今呢企业有自主定价权,再没有行政命令干涉了。政府知道“你涨你的,消费者买单,算我输”。
这个转变,是这几年消费者对快消品认识的转变,也是快消品同行互黑,对消费者关注太少,自嗨的结果。
小企业的机会?
这是快消品****的报团涨价,以前康师傅要防着统一,宝洁要防着联合利华,青岛要防着华润。但这一次,大家步调出奇的一致,涨价几乎是同步的。
巨头们的涨价,对于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更大了,比如康统后面的今麦郎的生存空间更大了。但二线品牌也好,三线品牌也罢,在这个机会面前,依然还要走好自己的规划,不能贪之过急,机会也伴随着危险。
以自己亲身经历来说明吧。小编的**份工作是在河南科迪公司。嗯就是那家网红奶公司。科迪旗下有四大分块:方便面、速冻、牛奶、超市。2006年科迪正是*低谷的时期,除了速冻,每个公司都亏损。那年因为棕榈油上涨,行业老大康、统也都纷纷涨价。这个时候科迪的老板错误的认为这是科迪方便面的机会:我们的面量更足,还不涨价。
当时科迪速冻从外面贷款3000多万,本来是用于速冻产品的升级、渠道的建设。可老板把这些钱都投到科迪面老总上。大量从外面招营销团队。以河南白象方便面集团的离职员工为主。
*可笑的是当时挖来的副总裁,是白象一个得脑血栓的退休经理。至于带来的团队,我不过多评价了。当时方便面这个已经被打入冷宫的产品,突然热闹了起来。高薪聘请团队,两个月挖几十名员工,各项福利待遇。感觉面老总要翻身农*把歌唱了。
然而不到半年时光,钱花完了,人也散了。面老总更寂寞了。而如果把这笔费用投入速冻,多买几个冰柜,多招几个人,或许速冻会比乳业更早一步上市吧。
不要因为外部的某个因素,便打乱了你的计划。在这快消疯狂的年代,稳定大于一切。小企业的容错小,更要注意,不要步子大了,扯到了蛋。
便宜了谁?
这一步饮料的涨价,可以说对瓶装水企业是又一波利好。其实这两年,饮料行业的下滑并没有影响瓶装水价格的上升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,瓶装水的市场会越来越大。只要行业别互泼黑水,瓶装水的市场至少要再翻几番。
快消同行互泼黑水这事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下来。我们可以看现在的乳企,当年乳企互揭黑料,真是不亚于中统军统的权利之争。结果是便宜了境外的奶粉集团。各种奶粉**,假洋鬼子,纷纷称雄。
如今意识到错误的中国乳企开始抱团取暖,不再互黑,而是团队一致,枪口对外,各种自媒体都是揭露外国奶粉是怎么不和中国宝宝的标准。当年他们怎么互黑的,现在这些手段都用在怼洋品牌了。
这两年中国的瓶装水迎来的高速发展。曾经消费者觉得2元、3元买一瓶水太二了,还会心疼,那边买瓶饮料才2.5元;可如今饮料价格的上涨,让消费者选择水的理由更丰富了。别说消费者对那0.5元没有敏感,支付宝红包你扫到5毛看你开心不开心,微信红包抢个5毛,你还得感谢下土豪老板。
如今饮料的涨价,把消费者推向了瓶装水。现在消费者的心理还认为瓶装水只是简单过滤,与家里的自来水无异;而饮料是水+元素,科技含量、添加物更多,所以才会比水贵,同样价格买水太亏。可当消费者意识到饮料是一种“污染”了的水后,饮料的下滑会进一步加剧,水的明天会更**。
只是希望瓶装水的同行,把水做的简单点,别弄个喝你的水能长寿,喝他的水是短命,互黑带来的收益永远只是短期的。
大佬的焦虑 涨价能解决?
这几年快消品生意不好做,尤其是大企业更是风雨飘摇。涨价能止住企业的利润、销量的双重下滑嘛?我看未必。就像我说的,消费者本来就不想消费的东西,没道理你涨个五毛一块他们就买了。
大企业真正做的是如何挖掘自己团队的内部力量,调动内部的积极性,开发出新的产品,这才是真正的升级。
看看2017年,大企业在下滑,但一些小企业做的小而美的产品,却走出了自己的世界。网红的火鸡面,它的市场操作就是走网络口啤营销,并且产品是真的面身劲道,口味劲爽,*主要的是真的让你忽略它是一款方便面。
科迪的网红透明枕小白奶,靠的是微商团队和淘宝的运营。把线上旗舰店交给专业的阿里运营人打理,再发动微商团队。靠着自己独特的包装,纯奶一样的口感,火遍了大江南北,成为科迪乳业的支柱,虽然如今各大企业都在模仿,但这些模仿者(包括蒙牛)只是把透明奶当成一个丰富自己的品项,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这块市场。
2017年过百亿的大企业都难熬,但那些在10亿左右的企业都过的相当的滋润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河南有个中沃的体质能量,年销售额在12亿左右。2008年中沃还是一个什么产品都要模仿,出过玉米汁、山药汁、冰糖雪梨等产品,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寨公司。可是在2012年左右,中沃推出的体质能量,虽然也是模仿红牛推的功能饮料。但却在市场上逐年上升。请了佟大为为代言人,还赞助了CBA联赛。
如今我们的红牛把2018年战马目标订在了15亿。如果华彬集团的人,操**马时,还想着红牛才是我的未来,战马肯定做不过体质能量。
其实多少小企业,无论是团队也好,操作思路也罢,都跟大企业有天远之别,可是人家就是在你不注意的地方过的相当的滋润。而大企业,出一款新品,首先自己的业务团队就有排斥心理,这东西能成嘛。消费者还是认老品的。公司出这个,就是费力不讨好,为了KPI,强压下去,等到了淡季再退货。
这样周而复始的想法,产品能成功才见鬼了呢。为何快消品企业不能象互联网公司,把团队各出自己的产品呢?网易养了N年猪后,大家关注了网易的云音乐、网易****易考拉等等。这些产品没有一个是网易邮箱的人去经营的。
为什么你快消品就认为1个团队就能把所有的品项都经营好呢?不要说这样增加人员成本,那些小企业的团队,跟你一个省区比都小,但贡献度要比你的多太多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打造专业的团队,让自己和自己竞争起来。腾讯的人看到**荣耀团队拿100万的年终奖,不会想的是,这些人命真好。而是想的,我们的团队也要出更牛*的产品,拿更多的花红。
打破你的大锅饭,培养内部团队,培养一些一个亿左右的品项。内部竞争起来,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。
当互联网公司为留住人才而努力,快消行业却天天在想,怎么把这帮家伙裁掉而烦恼。阿里、美团都是为他们的一线执行铁军骄傲,只有我们快消,把人当成负担……
这个差别,不是你涨个价就能解决的……